近日,武汉大学女研究生杨景媛诬告男同学图书馆内性骚扰事件持续发酵,掀起广大网民热议。该女生为掩盖自身违纪行为,编造性骚扰谎言,致使无辜男同学遭受舆论暴力与精神摧残。令人忧心的是,在法律未裁定之前,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舆论都对被诬告的男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恶意猜测和有罪臆定。当事件进一步发展,司法机关认定诬告事实后,部分自媒体又把矛头一转,在事实尚未厘清之际,便急于将此事上升为对武汉大学整体教育质量与学术环境的攻击。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叙事逻辑,暴露出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失序和“舆论审判”对社会信任的严重破坏。网络,尽管提倡言论自由但也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在武大事件中,我们看到了部分自媒体为博取流量,刻意渲染情绪,甚至恶意剪辑信息。标题党为了流量博人眼球甚至恶意歪曲事实。情绪化表达替代理性分析,群体极化消解个体权利——这些现象共同构成了网络空间的"信任赤字"。
7月30日中央网信办启动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乱象专项行动。这一举措,可谓正当其时。数据显示,我国自媒体账号已达数亿级别,其中相当比例存在内容审核缺失、流量至上等问题。当“流量即正义”成为某些自媒体的信条,客观公正便成了可以牺牲的代价。重建信任需要多方合力,而作为信息传播者的自媒体,则更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追求流量的同时不忘职业操守。同时,每一位网民都应当培养媒介素养,在点击转发前多一分思考,在情绪宣泄前多一分克制。(宁静致远)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魏小静